source:“中导光电”官微
碳化硅(SiC)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,近年来在半导体领域中备受瞩目。与传统的硅基半导体材料相比,碳化硅具有宽带隙、高击穿电场、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、高热导率等优异特性。这些特性使得碳化硅在高温、高频、高功率的应用场景中展现出明显优势,广泛应用于新能源、5G通信、电动汽车等领域。
在新能源汽车中,碳化硅功率器件能够有效降低能量损耗,提升续航里程;在5G通信基站里,它能满足高频信号处理的需求,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。
然而,要充分发挥碳化硅的这些优势,高质量的SiC晶圆制造至关重要,其中碳化硅设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 SiC晶圆制造过程对缺陷检测的要求极高,因为任何微小缺陷都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。
SiC晶圆缺陷检测的难点众多,比如材料特性复杂,其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与传统硅材料有很大差异,增加了检测难度;纳米级缺陷检测需要极高的精度,而高灵敏度要求使得检测过程中区分真实缺陷和噪声信号成为挑战;此外,SiC晶圆的多层结构也给检测带来困难。
同时,SiC缺陷类型多样,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精准区分真实缺陷和噪声信号,这对算法和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再加上SiC晶圆的高成本,要求检测设备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,还要具备较高的检测效率,以降低整体生产成本。
碳化硅产业竞争白热化目前,碳化硅产业竞争较为激烈。除了中导光电在缺陷检测设备方面取得进展外,还有众多企业也在积极从产业链不同环节进行布局。
source:拍信网
近期有消息传出,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已与美国商务部达成初步协议,计划投资19亿美元把加州的罗斯维尔制造设施工厂改造为生产8英寸碳化硅芯片的半导体工厂。
而重庆8英寸碳化硅项目预计2025年2月底通线,该项目由三安光电和意法半导体合资建厂,全面整合8英寸车规级碳化硅的衬底、外延、芯片的研发制造。
英飞凌马来西亚居林高科技园区第三厂区已经正式落成并开始运作,以碳化硅为主力,预计2025年开始量产,目前初期碳化硅生产仍以成熟的6寸晶圆为主,2027全面转向8寸晶圆。
据此前市场透露,2025年,芯联集成计划进入规模量产,其在2024年4月率先开启8英寸碳化硅生产;南砂晶圆8英寸碳化硅单晶和衬底项目计划2025年实现满产达产,规划打造全国最大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基地。
结语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数据指出,SiC在汽车、可再生能源等功SIMCom代理商率密度和效率极其重要的应用市场中仍然呈现加速渗透之势,未来几年整体市场需求将维持增长态势,预估2028年全球SiCPowerDevice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1.7亿美金。 总体而言,随着全球对碳化硅需求的持续攀升,未来碳化硅产业将呈现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。
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、5G通信、航空航天、智能电网等更多领域持续拓展应用,也将进一步刺激市场对碳化硅设备的需求,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壮大。 业界称,未来行业研发重点将集中于提升设备精度、效率以及降低成本。在晶体生长设备方面,如何生长出更大尺寸、更高质量的碳化硅晶体,减少晶体缺陷,将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。
- 无惧打压!中国芯片产业在美国围堵下逆市快速成长
- 欧盟充电口新规正式生效:强制统一 USB-C!行业规范统一
- 斯巴鲁 AI 安全系统:集成 AMD 自适应计算 事故率下降 35%
- DigiKey 与 Qorvo 达成全球分销协议,携手拓展市场版图
- OpenAI 自研 AI 芯片重磅下单,台积电 3 纳米工艺接棒制造
- ASML CEO:美国造半导体光有钱不够,美国半导体发展困境
- 研华智慧产科:AI 胎心监护系统 早产预测准确率提升 40%
- 摩尔斯微电子任命安迪?麦克法兰为营销副总裁,开拓市场新布局
- 合作创佳绩!联发科与台积电成功打造业界首款 N6RF + 制程芯片
- “新势力” 11 月成绩单出炉:小鹏汽车首破 3 万辆大关,零跑已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,销量成绩
- AGI 时代倒计时:DeepSeek 等模型接近人类智能阈值
- 英飞凌与 Eatron 扩大合作版图,将 AI 电池管理解决方案拓展至工业和消费领域
- 端子块 > 针座、插头和插座(连接器,互连器
- 浮子,液位传感器 - 工业(传感器,变送器)
- D-Sub、D 形连接器 > D-Sub,D 形连接器配件
- RF 其它 IC 和模块(射频和无线)
- 端子块 > 线对板(连接器,互连器件)
- 电容器套件(套件)
- 片式电阻器 - 表面贴装(电阻器)
- 圆形连接器 > 圆形连接器外壳(连接器,互连
- 射频放大器(射频和无线)
- 射频发射器(射频和无线)
- 端子块 > 端子块配件 > 端子块标记条(连接
- 接近传感器 - 工业(传感器,变送器)
